13154805848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蒙医药文化
 
蒙医药文化
 

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——蒙医哈拿乎(放血)技术

  术语和定义

蒙医哈拿乎技术是用特制的放血器,切开或刺破人体浅表静脉特定穴位,放出病血(恶血、病气,改善赫依血循环,消肿、止痛,引病外除,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。

放血方法主要有纵切、横切、斜切、侧刺、复刺、点刺法等。放血器主要有镰状、三棱针、斧形、平刃、剑形等。

范围

适用于由血、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。有伤热扩散、骚热、疫热;痈疽、疖肿、疮疡、丹毒;痛风、索日亚(包括结核、协日乌素病;巴达干与赫依引起的疾病虽系寒证,但若与血和希拉合并时,亦可采用放血疗法。

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

3.1 常用器具

放血器、高温高压消毒柜、止血带、缚带(止血带、碘伏、熏药、止血药、止血钳、镊子、消毒盘、一次性无菌手套、干棉球、纱布、医用氧气、一次性床单等。

治疗室应安静、整洁、阳光照射充足、温度适当,患者坐卧用床椅整齐,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 次,每次 30 分钟。

3.2 基本操作方法

3.2.1 术前准备

3.2.1.1 一般准备

除了诊断应做的检查、检验外,常规检查血常规、血糖、凝血四项、心电图、双下肢动静脉彩

超等;术前检测患者呼吸、脉搏、体温、血压;告知患者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,签订知情同意书。备齐物品,携至患者身旁。

3.2.1.2 远行准备

哈拿乎治疗前,如热病未成熟,先促其成熟;健血(正血)与病血(恶血)未分离,先给予汤药,促其分离,然后再放血。健血(正血)与病血(恶血)的分离,通常用三子汤;促使赫依热成熟,用苦参单味汤;巴达干与血之分离,用青木香、苦参双味汤;寒热交杂症与聚合症的分离,用栀子汤;血、希拉分离,用木通、苦参双味汤;引导病血(恶血)出脉者,用荜茇单叶汤;促使快速成熟,用苦参汤为佳。一般放血前 天,早晚各空腹服用分离汤后再放血。若不用汤药分离,直接行哈拿乎疗法,会导致健血(正血)流失,病血(恶血)不出,产生赫依,导致余热滞留。

3.2.1.3 近行准备

哈拿乎前,嘱患者少量饮水,适量运动(避免出汗,促使赫依血循环加速,黑脉鼓起后再放血。

3.2.2 器械消毒

准备高温高压专用消毒柜消毒放血器、止血钳、镊子、消毒盘等器械。

3.2.3 体位、消毒及结扎

选定哈拿乎脉位和适宜的体位,充分暴露哈拿乎部位,术者用肥皂洗手或 75% 酒精擦拭手,戴一次性无菌手套。常规碘伏消毒放血脉位,在放血脉位上2寸处,用缚带或止血带结扎,结扎带粗细、松紧适度,不得使皮肤褶皱。

3.2.4 选择哈拿乎手法

3.2.4.1 原则

根据哈拿乎脉位的不同,选择不同的放血器和哈拿乎方法。如纵切法、横切法、斜切法、侧刺法、复切法、点刺法等。

3.2.4.1 手法

纵切法:是使用斧形放血器纵向切开黑脉脉位放血,主要用于关节、骨骼部位较粗、较表浅的黑脉脉位放血的一种放血手法。

横切法:是使用剑形或刀形放血器,横切细小黑脉放血,主要用于肌肉较厚处或四肢末梢细小黑脉脉位放血的一种放血手法。

斜切法:是使用剑形或刀形放血器,剑锋或刀尖对准中小黑脉,斜刺脉管放血,主要用于中小黑脉脉位放血的一种放血手法。

侧刺法:是使用剑形放血器,剑锋对准黑脉一侧,纵刺或斜刺放血,主要用于舌下黑脉或阴部黑脉脉位放血的一种放血手法。

复刺法:是使用剑形放血器,先轻轻刺破皮肤,在缓慢点刺黑脉放血,主要用于要害部位或重要器官处黑脉放血的一种手法。

点刺法:是使用银针、火针或一次性放血器,点刺耳背、舌下、鼻尖、鼻根部细小黑脉或头面部、四肢末梢无明显黑脉处放血,主要用于耳、舌、鼻细小黑脉穴位放血或头面部、四肢末梢无明显血管处。

哈拿乎技巧:一般左手固定哈拿乎脉位,右手持放血器,准确无误地刺入哈拿乎脉位,快速拔出放血器,让血液自然流出(或喷出

哈拿乎量:一般以放出的血色由暗红变为鲜红为度,但是也应考虑患者的体质及病情。  次,次为 个疗程。

3.2.5 术后处理

放血完毕后,将结扎带缓缓解开,常规消毒伤口,敷消毒纱布贴敷或包扎。让患者平躺于诊疗床上,观察体温、呼吸、血压、脉搏等基本情况。如正常,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禁忌,让患者休息 分钟后方可离去。做好治疗记录,处理术中使用的器具及一次性耗材等。

3.2.6 护理

起居方面,避免剧烈运动及体力劳动和日晒火烤,止血、防希拉热复发;术后 天避免淋浴、泡澡,尤其是伤口处要防水,以免感染等。饮食方面,忌葱、蒜、姜等刺激性食物和易引发赫依病的饮食。

常见病操作技术

4.1 血希拉性头痛(偏头痛

4.1.1 概述

血希拉性头痛是由于在外因作用下,精华与糟粕分离受阻,引起的希拉热偏盛,侵入血液,导致病血(恶血)增多,病血与希拉相助伤及脑黑脉、白脉引起的以一侧或双侧额、颞、枕部阵发性搏动性跳痛、胀痛或钻痛为主要症状,伴有视幻觉、偏盲、恶心等次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。本病属蒙医“血希拉症”范畴,与西医“偏头痛”相似。

4.1.2 治法治则

除病血(恶血,清血热,调体素,改善赫依血循环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4.1.3 操作方法

哈拿乎(放血)前远行准备:放血前 3 天,口服三子汤分离健血(正血)与病血(恶血;放血前近行准备:放血前嘱患者少量饮水,适量运动。

患者取坐位,额部或颈部用止血带进行结扎(结扎带不宜过粗、松紧适度,不得使皮肤褶皱或影响颈部供血。医者用肥皂水洗手或消毒液擦拭手,戴无菌手套,常规碘伏消毒额脉脉位(或银柱脉、金柱脉。左手掌外侧固定哈拿乎脉位,拇示指持斧形放血器纵向对准脉位;右手中指用力弹击斧形放血器刀背(或用镊子手柄敲击斧形放血器刀背)纵切放血,快速拔出放血器,让血液自然流出(或喷出。如配合囟门脉和六头脉(肘脉)放血,左手固定脉位,右手持剑形或三棱针放血器对准脉位点刺放血。放血量一般以放出的血色由暗红变鲜红为度。放完血后,缓缓解开结扎带,常规消毒伤口,敷消毒纱布包扎(或贴创可贴,让患者平躺于诊疗床上。观察患者的体温、呼吸、血压、脉搏等基本情况。如正常,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禁忌,稍事休息后方可离去。 次,次为 个疗程。

4.2 琪顺达如乐塔温都日吉乎(高血压

4.2.1 概述

琪顺达如乐塔温都日吉乎是机体在外因作用下,精华与糟粕分离受阻,血希拉热偏盛,降于黑脉,导致赫依血循环受阻,体循环黑脉压(动脉压)增高,引起的以头痛、头晕、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。可影响重要脏器,尤其是心、脑、肾的功能,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。本病属蒙医 “血希拉症”范畴,与西医“高血压”一致。

4.2.2 治法治则

除病血(恶血,清血热,改善赫依血循环。

4.2.3 操作方法

哈拿乎前远行准备:放血前 天,口服三子汤分离健血(正血)与病血(恶血;哈拿乎前近行准备:哈拿乎前嘱患者少量饮水,适量运动。

患者取坐位,在肘上 寸处用止血带进行结扎(结扎带不宜过粗、松紧适度,不得使皮肤褶皱或影响颈部供血。常规消毒脏腑总脉脉位,左手掌固定放血脉位,右手持剑形放血器,拇示指用力纵切脏腑总脉穴放血,快速拔出放血器,让血液自然流出或喷出。如配合枕辨脉脉位放血,可用剑形或三棱针放血器点刺或拔罐放血;也可配合在耳后之任一鼓起脉用三棱针或剑形放血器点刺放血。脏腑总脉穴放血量一般以放出的血色由暗红变鲜红为度。放完血后,缓缓解开结扎带,常规消毒伤口,敷消毒纱布包扎(或贴创可贴,让患者平躺于诊疗床上。观察患者的体温、呼吸、血压、脉搏等基本情况。如正常,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禁忌,稍事休息后方可离去。日治疗 次,次为 个疗程。

4.3 贵乐森宝勒其日海因哈布德尔(扁桃体炎

4.3.1 概述

贵乐森宝勒其日海因哈布德尔是由于长期吸烟、饮酒,过食葱、蒜、辣椒、陈肉等锐热食物和劳累等外因导致血、希拉增多,合并黏毒侵犯咽喉及扁桃体;或因感冒、肺热等热病导致血、希拉上亢,合并黏毒侵于咽喉、扁桃体引发的以扁桃体红肿、咽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。本病多见于青少年,春秋季节多发。本病属蒙医“血、希拉症黏病”范畴,与西医“扁桃体炎”相似。

4.3.2 治法治则

清血、希拉热,抑黏,除病血(恶血

4.3.3 操作方法

哈拿乎前远行准备:放血前 3 天,口服三子汤分离健血(正血)与病血(恶血;哈拿乎前近行

             准备:放血前,嘱患者少量饮水,适量运动。

患者取坐位,颈部用止血带进行结扎结扎带粗细、松紧适度,不得使皮肤褶皱,或让患者揉搓耳背黑脉,使耳背黑脉鼓起后用三棱针或剑形放血器点刺放血。哈拿乎(放血)量以血色由暗红变鲜红为度。放血完毕后,缓缓解开结扎带,常规消毒伤口。观察患者的体温、呼吸、血压、脉搏等基本情况。如正常,嘱患者休息 分钟后离去。 次,次为 个疗程。

注:此技术适用于由血、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。有伤热扩散、骚热、疫热;痈疽、疖肿、疮疡、丹毒;痛风、索日亚(包括结、协日乌素病;巴达干与赫依引起的疾病虽系寒证,但若与血和希拉合并时,亦可采用放血疗法。

禁忌证

a) 患有血小板减少症、血友病,有出血倾向者,以及晕血、血管瘤、肿瘤、精神异常等患者一般禁用本疗法。

b) 意识不清,心、肺、肝、肾功能不全,贫血、低血压,孕期和过饥过饱、醉酒、过度疲劳者,不宜使用本疗法。

c) 产后、术后或泻法、催吐法、鼻药及灌肠法施治之后,亦禁用放血疗法。 d)空腹血糖≥ 8mmol/L 或伴有周围神经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本疗法。 e)阴天、下雨、刮风等恶劣天气或冬季,不宜大量放血。

注意事项

a)术前,应做好解释沟通工作,消除患者心理负担,避免术中出现异常现象。 b)行哈拿乎技术时,注意选择放血器、哈拿乎方法、深度、哈拿乎量等。 c)哈拿乎治疗时,应避免刺穿血管,导致血肿或出血不止等。 d)术后,应注意血液是否凝固,有没有出现血肿。

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

7.1 不出血或出血量过少

一般受寒受凉、恐惧紧张、过饥过饱或选择脉位不当、脉道不充盈(未鼓起、刀刃不锋利、切口过小、皮肤褶皱或止血带松紧度不适、结扎后未等脉道充盈施治等,都有可能导致不出血或出血量过少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,重新选择适当的脉位和放血器,调整好止血带的松紧度;脉道鼓起后,把握好切口及深度,重新操作 次。

7.2 出血不止

放血后,出现血流不止时,可在放血部位压迫止血或冷敷止血。

7.3 伤口肿胀

放血切口过小或刺伤骨膜、肌腱时,可出现伤口肿胀。可采用冷敷,或用酒调制的血竭、松脂、胆石、滑石、红花、苦参等药物做贴剂,消除肿胀,达到活血化瘀目的。

7.4 晕厥

过度恐惧紧张、出血过多时,可引起晕厥。应立刻采取止血,去枕平卧,饮糖水或热敷赫依穴。上述处理无效时,立即给予吸氧,同时观察生命体征,必要时实施其他抢救措施。

7.5 诱发赫依病

赫依型体质或身体虚弱、久病未愈者,放血治疗后可能诱发赫依病发生。这时,应在赫依穴处涂搽黄油,进行推拿。还可给予适量糖水或服用四骨汤。


摘自:《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》(T/CMAM M10—M20—2019)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蒙医药学发展简史
 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E2三层西区193号

  • 电话: 13154805848

  • 邮箱:1804304877@qq.com

关注我们
小程序码 扫码关注小程序
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
版权管理 @   内蒙古蒙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  ICP备案号:蒙ICP备2024016159号 蒙安
技术支持: 一凡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