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术语和定义
蒙医布利延哈塔古日(温针)技术是使用银针或金针在人体特定的穴位针刺后,用艾灸或酒精棉球烧针或用温针加热仪等给予温热刺激,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蒙医传统外治疗法。
2 范围
适用于血肿、丹毒、痈、囊肿、脓肿等皮肤类疾病;关节协日乌素病、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;巴达干病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;乎朱奈乎英(颈椎病)、尼如奈乎英(腰椎病)、木仁奈乎英(肩周炎)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;萨病、希瑞萨、尼古仁奈萨、召格达乎等白脉病;头昏、失眠等精神心理疾病及妇科病和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疾病。此外,还可纠正其他治疗类失误等。
3 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
3.1 常用器具
银针(银含量 85%,直径 1mm,长度 40cm)、碘伏、95% 的酒精、消毒棉球、弯盘、银针加热仪、艾条、火柴或打火机、无菌手套、高温高压消毒柜、氧气等。
治疗室应安装换气扇,安静、整洁、阳光照射充足,温度适当,患者坐卧用床椅整齐;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1 次,每次 30 分钟。
3.2 基本操作方法
3.2.1 术前准备
除了诊断应做的检查、检验外,常规检查血常规、血糖及心电图;检测患者呼吸、脉搏、体温、血压;告知患者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,签订知情同意书。
3.2.2 体位及消毒
根据治疗穴位,选择适宜的体位,应以患者感到舒适、肌肉保持放松、能持久留针为宜。治疗腹侧穴位时,可选仰卧位;治疗背侧穴位时,可选俯卧位;治疗侧面穴位时,可选侧卧位;治疗头面部、前颈部、胸部、肩部、前臂、膝部、小腿及踝关节等处穴位时,可采用仰卧位、半仰卧位或坐位;治疗头、后颈部、背部、肩胛侧穴位时,可选择坐位或半俯卧位。按实心针消毒要求,用高温高压消毒针具。术者双手先用肥皂水清洗,再用 75% 的医用酒精棉球或医用消毒液擦拭,在局部用艾尔碘棉签由中心向外做环形消毒。
3.2.3 进针方法
术者左手持两支碘伏棉签(或艾尔碘棉签)夹住银针,或左手拇指按压穴位,右手持针,针尖紧靠棉签或左手拇指指甲缘,右手拇、示指用力,快速将无菌银针刺入穴位皮层,然后缓慢将针推入穴位深处。进针方法有直刺、斜刺。当银针刺入一定深度时,局部出现酸、麻、胀、痛、重感,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,此谓正常针感。
3.2.4 烧针加热
用酒精棉球闪火烧针加热,烧至针柄微红或患者感到有灼热感后停止烧针。留针期间,可重复烧针加热 3 遍;或在针柄上加直经 10mm、长约 1cm 艾炷,点燃下端加热或用银针加热仪加热 25分钟。
3.2.5 留针及起针
根据病情及患者的体质,一般留针 25 分钟。待针柄凉却后,左手持消毒干棉签按压穴位处,右
手拇、示指轻轻向上提拉针柄将针取出,同时左手用棉签轻轻按压穴位 3 秒,可用碘伏棉签消毒穴位。如有出血,待止血后再消毒即可。
每次选 2 个主穴行温针治疗,主穴可隔日交替选择,每日 1 次或隔日 1 次,10 次为 1 个疗程,
可连续治疗 2 个疗程。
3.2.6 术后处理
取针后,如针眼红肿或发白,可用冷敷法,降低皮肤温度。针眼有出血时,用消毒棉签压迫止血,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禁忌,观察患者体温、呼吸、血压、脉搏等基本情况。如正常,让患者稍事休息后离去。做好治疗记录,处理术中使用的器具、一次性耗材及高温高压消毒银针等。
3.2.7 术后护理
起居方面,术后 3 天避免洗澡、淋雨、风吹、游泳、浸水等;避免剧烈运动,日晒火烤,防止大量出汗。饮食方面,忌葱、蒜、姜等刺激性食物及不易消化或生冷饮食 3 天。
4 常见病操作技术
4.1 木仁奈乎英(肩周炎)
4.1.1 概述
木仁奈乎英是由于精华与糟粕分离紊乱,胆汁之精华协日乌素增多侵入血液,协日乌素与病血(恶血)相助,降于肩关节,导致肩关节赫依血循环受阻,白脉功能失调,引起的以肩臂冷痛、钝痛、酸痛,伴肩上举、外展、后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。查体时,可有肩峰下滑囊处压痛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压痛。好发年龄为 50 岁左右,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,多见于体力劳动者。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可引起肩关节粘连、疼痛向颈部及肘部放射,还可出现三角肌的萎缩。本病属蒙医“乎英”病范畴,与西医“肩周炎”相对应。
4.1.2 治法治则
改善赫依血循环,消炎止痛,燥协日乌素,修复白脉。
4.1.3 操作方法
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,充分暴露肩部及其周围。术者做好双手消毒后戴无菌手套,常规消毒肩穴、肩前穴、肩后穴、三角肌穴等,一般 1 次最多选择 2 个穴位进行温针治疗。取无菌银针,左手持碘伏(或艾尔碘)棉签,右手持针,拇、示指用力,先快后慢斜刺肩穴或直刺肩前穴、肩后穴、三角肌穴,进针长度约 1 寸,用酒精棉球闪火烧针加热,烧至针柄微红或患者感到有灼热感后停止烧针,继续留针 25 分钟。留针期间可重复烧针加热 3 遍;或在针柄上加直经 10mm,长约1cm 艾炷,点燃下端加热;或用银针加热仪加热 25 分钟。待针柄冷却后拔针,出针后按住针眼 3 秒,用碘伏棉签消毒穴位即可。如有出血,应待止血后再消毒。每日 1 次或隔日 1 次,10 次为 1 个疗程,可连续治疗 2 个疗程。
4.2 膝关节协日乌素病(膝关节骨性关节炎)
4.2.1 概述
膝关节协日乌素病是由于精华与糟粕分离紊乱,胆汁之精华协日乌素增多或减少,协日乌素与病血(恶血)相助,降于膝关节,导致以膝关节慢性渐进性疼痛、关节屈伸不利、晨僵(一般不超过 0.5 小时)、关节肿胀(多见于急性期或活动量较大时)、畏寒怕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。严重时,下蹲及上下楼梯困难或出现“绞锁征”;查体时,可有浮髌试验阳性。长期反复发作可致滑膜增厚或合并滑膜炎,甚至膝关节畸变,出现内翻或外翻,主、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缩小,还可因关节韧带松弛而有关节不稳感。发病年龄多在 50 ~ 80 岁,以女性肥胖者多见。属蒙医“协日乌素”病范畴,蒙医认为关节“协日乌素”增多即关节肿胀或关节腔积液,减少即关节润滑液减少伴关节腔狭窄。本病与西医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”相对应。
4.2.2 治法治则
改善赫依血循环,消肿止痛,燥协日乌素,改善膝关节活动度。
4.2.3 操作方法
患者取仰卧位,屈膝 45°(膝下垫三角软垫),充分暴露膝关节及其周围。术者做好手消毒后戴无菌手套,常规消毒内外膝眼穴、强身穴等;取消毒银针,左手持碘伏(或艾尔碘)棉签,右手持针,拇示指用力,先快后慢地向关节腔内斜刺及内外膝眼穴,进针长度约 1 寸;直刺强身穴或胫内侧穴,进针长度约 1 寸。用酒精棉球闪火烧针加热,针柄微红或患者感到有灼热感后停止烧针,继续留针 25 分钟。留针期间,可重复烧针加热 3 遍;或在针柄上加直经 10mm、长约 5mm 艾炷,点燃下端加热;或用银针加热仪加热 25 分钟。一般 1 次最多选择 2 个穴进行温针治疗。待针柄冷却后拔针,出针后按住针眼 3 秒,用碘伏棉签消毒穴位即可。如有出血,待止血后再消毒。隔日 1 次,
10 次为 1 个疗程,可连续治疗 2 个疗程。
4.3 淖尔豪勒吉乎(失眠症)
4.3.1 概述
淖尔豪勒吉乎是由于过度兴奋、愤怒、急躁等心身行为及过度食用易引起赫依偏盛食物,或年老体弱等诱因导致的赫依偏盛,与血相搏,侵入心、命脉、脑、白脉,致其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、易惊醒、早醒、多梦、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、白天思睡,伴有头晕眼花、打哈欠、肢体震颤等赫依偏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。本病属蒙医“赫依病”范畴,与西医“失眠症”相对应。
4.3.2 治法治则
镇赫依,调理心身,修复白脉。
4.3.3 操作方法
患者取坐或侧卧位,选择顶会穴、心穴。术者做好双手消毒后戴无菌手套,常规消毒顶会穴、心穴等;取无菌银针,左手持碘伏(或艾尔碘)棉签,右手持针,拇示指用力,先快后慢地斜刺顶会穴、心穴,进针长度约 1 寸。针刺顶会穴时,可将针柄弯曲至 90o 或在针柄上套上湿纸片后,再用酒精棉球闪火烧针加热,针柄微红,或患者感到有灼热感后停止烧针,继续留针 25 分钟。留针期间,可重复烧针加热 3 遍;或在针柄上加直经 10mm、长约 5mm 艾炷,点燃下端加热;或用银针加热仪加热 25 分钟。一般 1 次最多选择 2 个穴位进行温针治疗。待针柄冷却后拔针,出针后按住针眼3 秒,用碘伏棉签消毒穴位即可。如有出血,待止血后再消毒。隔日 1 次,10 次为 1 个疗程。
5 禁忌证
a)禁用于肝痞、脾痞渗漏引起的热性水肿、热痞扩散等症为主的疾病。
b)急性心、肺功能不全者禁用。
c)骨折、外伤急性期及热性疾病禁用。
d)过饥过饱时、酒后、过于惧针者慎用。
e)孕妇、月经期及糖尿病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慎用。
f)严重传染性皮肤病、血压过高、出血性疾病者慎用。
g)金属过敏者,要害部位及婴儿囟门闭合前禁用。
6 注意事项
a)施术前,应做好解释、沟通工作,消除心理负担,避免术中出现异常现象。
b)银针必须用高温高压灭菌消毒,穴位用艾尔碘或 75% 酒精消毒,防止感染。
c) 皮肤有感染、溃疡、瘢痕等部位不宜行温针。
d) 面、项、胸背、胁肋部行温针时,应掌握好进针角度、方向、深度和烧针力度,以免伤及要害部位、脏腑、肌腱、血管、神经或在头面部留疤。
e)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,询问患者自身感觉。如出现头晕、恶心、面色苍白、发汗等症状时,应立刻起针,让患者平卧,饮温水或红糖水,观察生命体征变化。
f) 取针时,核对银针数,避免在患者身上留针。头面部位血管分布丰富,拔针时用干棉球按压数秒,避免出血及皮下血肿发生。
g) 拔针后用实心针清洗消毒液清洗银针并用干净纱布擦净,检查银针有无弯曲或断裂情况,完好无损的银针放入高温高压消毒柜消毒或送供应室消毒。如有弯曲的银针,消毒后捋顺,再消毒;如有断裂,应收回返厂。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