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术语和定义
蒙医阿古日塔古鲁乎(熏蒸)技术是把配制好的药物放入特制的容器内蒸煮,或锅内煎煮后将药物放入熏蒸治疗仪蒸锅内,将容器口或熏蒸治疗仪喷气口对准所选穴位或部位,使含药的药蒸汽或雾气透过皮肤表层吸收、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抑黏、杀菌、消炎、止痒、止痛,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。蒙药熏蒸疗法具有药、热、汽、离子渗透等多种功能。熏蒸方法有直接熏蒸、间接熏蒸和熏蒸治疗仪熏蒸等多种。
2 范围
适用于尼敦奈乌冷格日病、牙痛、咽喉肿胀、鼻炎等五官科疾病;巴塔哈、湿疹、乌赫日伊力都等皮肤病;阿古希根热(肺炎)、蒙格日(支气管炎)、呼吸不畅(哮喘)、胃肠寒性赫依、消化不良、肾腰寒证等脏腑病;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乎朱奈乎英(颈椎病)、尼如奈乎英(腰椎病)等关节协日乌素病;妇女赫依症、子宫脱垂、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及痔疮等密间疾病;肌萎缩、萨病等白脉病。
3 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
3.1 常用器具
蒙医熏蒸治疗仪、容器、蒸馏水、五味甘露剂或三子汤等配置好的药物、特制药袋、一次性中单、毛巾、无菌手套、氧气等。治疗室应安装换气扇,安静、整洁,阳光照射充足,温度适当,患者坐卧用床椅整齐;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1 次,每次 30 分钟。
3.2 基本操作方法
3.2.1 术前准备
除了诊断应做的检查、检验外,常规检查血常规、血糖及心电图;检测患者呼吸、脉搏、体温、血压;告知患者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,签订知情同意书。
3.2.2 物品准备
蒙医熏蒸治疗仪,应每天清洗 1 次;或更换不同的药物时,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。
3.2.3 体位
根据治疗部位或穴位,选择适宜的体位,且以患者感到舒适、肌肉保持放松、能持久熏蒸为宜。熏蒸腹侧穴位时,可选仰卧位;熏蒸背侧穴位时,可选俯卧位;熏蒸侧面穴位时,可选侧卧位;熏蒸头面部、前颈部、胸部、肩部、前臂、膝部、小腿及踝关节等处穴位时,可采用仰卧位、半仰卧位(前倾坐位)或坐位;治疗头、颈后部、背部、肩胛侧穴位时,可选择坐位或半俯卧位或后仰坐位。
3.2.4 药物加热
以蒙药熏蒸治疗仪的药物加热为例,描述熏蒸药物加热过程。药物装袋,扎紧袋口,放进蒙医熏蒸治疗仪蒸锅内,加适量蒸馏水,盖紧盖子,通电加热,待水温上升后喷气(避免输气管扭曲)。
3.2.5 熏蒸
蒙医熏蒸治疗仪喷气头开始喷蒸汽时,应对准所选穴位或部位进行熏蒸治疗,距离以 20cm 为宜,熏蒸 20 分钟。
每日 1 次,10 次为 1 个疗程。
3.2.6 术后处理
治疗结束后,用毛巾等擦干熏蒸部位,观察皮肤颜色,查看有无水疱或烫伤,如有及时用冷水冲洗或冷敷降温;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禁忌,观察患者的体温、呼吸、血压、脉搏等基本情况。如正常,嘱患者稍事休息后即可离去。做好治疗记录,清洗蒙药熏蒸治疗仪熏蒸锅,处理术中使用的器具及一次性耗材。
3.2.7 术后护理
起居方面,术后 3 天避免淋雨、风吹、游泳、浸水等;避免剧烈运动,日晒火烤,防止大量出汗。饮食方面,忌葱、蒜、姜、茶、烟、酒等刺激性食物及不易消化或生冷饮食 3 天。
4 常见病操作技术
4.1 巴塔哈(痤疮)
4.1.1 概述
巴塔哈是由于长期过度食用辛辣、热性、酸性食物导致三根失衡,协日乌素偏盛,又与黏虫感染相助,引发病血与协日乌素瘀积皮内,阻滞赫依血循环所致。面部或背部皮肤开始发生黑头小丘疹,渐变成多种皮损,重症遗留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。本病属蒙医“皮肤协日乌素病”范畴,亦称“古布德如”,与西医“痤疮”相对应。
4.1.2 治法治则
清除“恶血”,抑黏,燥协日乌素,改善赫依血循环。
4.1.3 操作方法
以蒙医熏蒸治疗仪为例描述熏蒸过程。熏蒸面部穴位时,可取坐位及仰卧位或半仰卧位;熏蒸背部穴位时,可取俯卧位或前倾坐位。清洗面部及温水擦拭背部,把配置好的五味甘露剂或三子汤 6g 装袋,扎紧袋口,放入蒙医熏蒸治疗仪蒸锅内,再加入适量蒸馏水,盖紧盖子,避免输气管扭曲,通电加热。待熏蒸治疗仪水温上升开始喷气时,将喷气头对准面部或背部选定的穴位或部位,距离以 20cm 为宜,每日 1 次,面部及腰背部可隔日交替进行,10 次为 1 个疗程。
4.2 尼敦奈乌冷格日病(急性细菌性结膜炎)
4.2.1 概述
尼敦奈乌冷格日病多由春秋两季诱发热证,外缘过度而血希拉热偏盛,肝胆积热,病血并黏,上攻于目所引起的疾病。即以眼红、畏光、流泪、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,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。检查时,可见眼睑肿胀,结膜充血,以睑结膜和穹窿部最为显著;结膜表面有脓性眼眵,结膜下出血,黑睛生翳,喜凉怕热,俗称“红眼病”。本病属蒙医“眼温病”范畴,与西医“急性细菌性结膜炎”相对应。
4.2.2 治法治则
清血希拉热,抑黏,改善赫依血循环。
4.2.3 操作方法
以蒙医熏蒸治疗仪为例描述熏蒸过程。根据患眼进行熏蒸治疗。温水擦拭后,将配置好的 10g五味甘露剂装袋,扎紧袋口,放入蒙医熏蒸治疗仪蒸锅内,再加适量蒸馏水,盖紧盖子,避免输气管扭曲,通电加热。待熏蒸治疗仪水温上升并开始喷气时,将喷气头对准患眼处,距离以 20cm 为宜,熏蒸 20 分钟。每日 1 次,10 次为 1 个疗程。
4.3 萨病肢体痉挛(脑卒中痉挛期)
4.3.1 概述
萨病按寒热可分为“嘎拉萨”及“乌笋萨”两种。“嘎拉萨”是由于血、希拉增多后,赫依血循环受阻,引起肢体拘紧,肌肉、肌腱挛缩。一般多出现上肢屈肌痉挛、下肢伸肌痉挛为主的异常运动模式。本病属蒙医“白脉病”范畴,与西医“脑卒中痉挛期”相对应。
4.3.2 治法治则
清除血、希拉热,抑制肌肉痉挛,修复白脉。
4.3.3 操作方法
以蒙医熏蒸治疗仪为例描述熏蒸过程。根据痉挛部位,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熏蒸治疗。如是肩、肘、腕、髋、膝、踝关节,可选坐位或后仰坐位或仰卧位,将配置好的 10g 五味甘露装袋,扎紧袋口,放入蒙医熏蒸治疗仪蒸锅内,再加适量蒸馏水,盖紧盖子,通电加热(避免输气管扭曲)。待熏蒸治疗仪水温上升并开始喷气时,将喷气头对准患者痉挛肢体所选穴位处,如肩部肩穴、肩前穴,或膝部内外膝眼穴,或髋部髋臼穴等。距离以 20cm 为宜,熏蒸 20 分钟。每日 1 次,10 次为 1 个疗程。
5 禁忌证
a)高热患者、身体极度虚弱者禁用。
b)烫伤、冻伤等皮肤破损处禁用。
c)血压过高者禁用。
d)易过敏者及孕妇禁用。
6 注意事项
a)操作时,关好门窗,保持室内温度,避免风寒。
b)注意调整好喷气头与所选穴位或部位的距离,一般保持 20cm 为宜,以免过近引起烫伤。
c)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,灵活掌握熏蒸时间,一般以 20 分钟为宜。
d)治疗过程中应 10 分钟检查一次患者,温度是否适宜,询问有无不适。
7 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
a)如出现头晕、心慌、胸闷等症状时,应立刻停止治疗,让患者平卧休息。
b)如引起病患部位烫伤时,应立即用冷水清洗或冷敷。 c)如出现过敏严重时,应用脱敏药物处理。
d)如出现晕厥时,应用拇指按压人中穴,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血糖等;仍不苏醒或生命体征不稳者,应立即吸氧,采取急救措施。
摘自:《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》(T/CMAM M10—M20—2019)